中国式现代化:妇女的贡献度

发布者:骆奕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10

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妇女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时代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这也意味着,妇女在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妇女群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女性人口超过6.8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没有妇女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引导妇女积极投身新征程的伟大实践,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2022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口3.2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为43.2%,展现出磅礴的巾帼之力和巾帼之智。现代化进程也持续改善着妇女的人力资本禀赋,增强了她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底气,同时也提升了妇女的独立性,增强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时代呼唤女性走在时代前列,在促进文明进步上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人口红利递减。要更加重视开发女性人力资本、赋能性别红利,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注入宝贵能量。大力推进妇女平等就业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生产力,还能使妇女因获得经济独立从而获得各领域的独立地位,进而使妇女成为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与平等受益者,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创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贡献着磅礴的巾帼力量。

妇女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共享者,更是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数据显示,全球超过33%的科研工作者为女性,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约4000万人,占比达到45.8%。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的项目课题负责人约有6000人,项目骨干比例约27%。女性科技人才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医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用好用活人才,让每位人才都有机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征程上,积极推动妇女参与科技创新战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要切实保障女性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机会均等,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女性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围绕数字产业化,涌现出一批新兴产业形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鲜明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多元性、参与性、共享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可以以数字赋权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个体都有充分的机会和适当的技能,平等地接触和使用数字资源,从而更好地参与数字经济发展并从中受益,这为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一是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建功立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发展,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应运而生,典型代表就是平台经济,其通过灵活用工形式,创造了更多的新职业、新岗位、新工种,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和就业机遇。按照平均每年新增1000万新就业岗位的速度计算,到2025年,数字经济就业将占到就业人数的34.5%,按照女性自然占比49%,预计中国数字经济吸纳妇女就业人群将达到1.2亿人。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就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如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精准地连接了供需双方,重新分配了剩余资源,赋予了每一位参与者新的价值。共享经济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还促进了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了灵活就业。灵活工作模式尤其适合那些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如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可以选择更灵活的就业形式。另外,共享经济还为一些传统的行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有需求的人和有技能的人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共享家政、共享导游、共享教育等,为广大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二是在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中积极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网络赋能”,不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向乡村地区的普及,加速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务向农村地区覆盖,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中国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赋能”,促进协调包容发展。数字经济借助平台等重要载体,将更好地连接万物、汇集资源,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和开放的系统,不断推动各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优势发挥合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发展,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此机遇和背景下,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投入数字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自身数字化能力和素质,为促进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乡村妇女是乡村生活生产的中流砥柱。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妇女成了农村就业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2.5亿的16~70岁女性在乡镇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妇女成了乡村的主要建设者,成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充分发挥妇女的主体作用。

首先,乡村振兴为妇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妇女往往局限于家务劳动和传统农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使她们能够参与更广泛的经济活动,释放潜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新认识农业,重新塑造乡村。农业农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不是简单的“一次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的联动。乡村是三次产业多元共生、农、商、文、健、旅、体、科融合发展的空间。乡村将是一个全新的空间,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这就意味着,妇女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还涉及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和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村妇女在推动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这些新型的农村经济形式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为推动产业兴旺贡献力量。

其次,妇女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动力。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负责家庭的日常事务、子女的教育等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使得妇女在社区、合作社等组织中具备卓越的表现,能够积极参与乡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推动乡村振兴。妇女作为乡村社区的建设者、乡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乡村文化的创造者,是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视发挥她们的作用。而广大农村妇女应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促进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积极推动女性创业,培养农村女企业家。农村女性的创业领域可以涵盖农产品加工、乡村餐饮、手工艺品制作等多个方面。通过推动女性创业,不仅能够为她们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也有助于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各地政府、合作社要鼓励当地妇女返乡创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在外务工妇女返乡加入农业合作社,吸纳农村女性能人加入合作社,推动乡村振兴。全国妇联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在农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方面,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在银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2023年末全国总人口约14.1亿人,比上一年末减少208万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5.2亿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接近30%。与此同时,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人口数量负增长和人口结构老龄化叠加是未来人口发展的基本形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银发经济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银发经济涵盖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包括养老住宅、养老软件及信息系统、护工培训、福利器械、综合性医护服务、文化生活、老年金融、家政及其他服务等在内的养老产业链应加速发展,以解决我国银发经济、养老产业存在的供需矛盾。市场预计“十四五”时期,养老产业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拓展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女性因其与生俱来的细心、热心、耐心、沟通力强等特点,也将成为养老产业、健康服务等行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在不断地变化、消费需求在不断提升、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如老年康复已经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各类康复治疗师来参与这项活动,康复专业会更加细分。据国家卫健委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人民群众将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一方面,应重视和发挥妇女在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广大妇女也应在相关产业中积极探索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

(转载自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