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哥师姐教你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8-31浏览次数:2041

    “大学生活很容易将一个人改变!”记者日前在北京一所高校采访的时候,一位大学老师对记者这样讲。对于那些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而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将要认识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这样的生活对于在父母身边生活了十几年的他们来说,有一些新鲜,有一些好奇,更有一些迷茫。相信听一听已经在大学里生活了几年的师哥师姐的建议,一定会让你未雨绸缪。近日,记者就大学新生入校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采访了部分高校学生。

  如何学好基础课程

  大学的课程和中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开课基本分为专业课、基础课和公共课。英语、计算机和高等数学就是典型的基础课程。

  很多大学新生认为自己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来,可以歇歇了,入学以后,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认为再学这些基础课程没有什么用途,是在浪费时间和青春,出现“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殊不知,学好基础课对于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就好比打好地基对建一栋高楼的重要性一样。

  某高校今年毕业生中就有不少人被迫留了下来,延期毕业,原因很简单,大学英语连学校四级都没通过,更不要说通过国家四级拿学位证了。现在大学里基本都要求本科学生只有拿到国家英语四级证书才有资格获取学位证书。对于那些总是补考的学生,很多学校都有规定:要么重修,要么超过七门补考即被责令自动退学。

  马迎春(北京邮电大学三年级学生):我们好多同学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当年真应该好好学习高等数学呀!因为当年基础课程没有学好而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靠着一点浅薄的基础,以前还能勉强维持,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很难了。对于大学基础课,我认为一定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只要端正态度,明确认识,就一定能学好。

  杨振祥(大三学生):在大学里首要的一条就是不能松懈,要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劲头,定下明确的目标。大学以前,我们都是跟在老师后面走的,是被动学习,在大学里,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动学习,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在大一大二打基础的两年里不好好学,等到大三大四专业课深入学习才后悔的话就迟了,四年大学很可能虚度。

  李征(大三学生):我觉得英语很重要。在大学里,老师一星期上完四节课就走了,再见不着人了,只有自己想办法学,听广播、参加英语社团,尽量和别人主动交流,我觉得老师不再是我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因素,听广播看英语资料、交流才是我全部的学习内容,好像和自学一样。

  同学都是省级第一名,我怎么办

  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差异,各地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后分在一个班里,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里,甚至一个班全是各地高考第一名。有的学生入校以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没了,甚至陷在自己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中。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刑海岚(大三学生):既然现在坐到了同一个教室里,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因此没有必要为过去洋洋自得或是惶恐不安。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你要定下自己的坐标,原点就是你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要常常自问:有什么收获吗?比起以前你进步了吗?与别人比是不明智的,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是被动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坐标轴,在你的坐标轴上你在前进。

  怎样和新同学相处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对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来说,在未来的四年里,如何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相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王强(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大一入学的时候,我们来自不同城市,操着不同口音,成长于不同环境的八个人分到了一个宿舍。我总是努力地去认识他们,了解彼此的性格,熟悉互相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相处打下基础。但是生活就像天气的变化一样会出现乌云,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产生小摩擦,这时理解与宽容总是可以把云雾拨开。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几十年的漫长人生相比不算长,但人生能有几个四年可以和这样可爱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呢?

  李智(大三学生):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自身的品德修养是基础,产生矛盾时一定要保持克制,只要以诚相见,共同协商总能解决问题。

  翼飞(大三学生):彻底抛弃“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观点,少考虑一点自我,多替别人着想。发生了冲突,要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自我理财很重要

  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介绍,新生入校后,对新环境既陌生又好奇,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孩子,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盲目冲动性消费太多。小丽刚入大学的时候,一下子有了几千元的生活费,没有了父母在身边,觉得自己轻松自由了,再没人管自己了,平时就爱逛街的小丽入学第一个月就给自己添置了三套裙子,一套高级化妆品,四只玩具狗放在床上已经没有她睡的地方了。直到月底买饭卡的时候她才发现,家里给的生活费快花掉一半了。像小丽这种现象在大学新生中是比较常见的。

  詹利平(宁波大学):除去学杂费,一般消费在一个月300元到500元之间。电话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人离家千里,亲朋好友五湖四海,免不了要和他们联系,长途话费不菲,不过一般都是长话短说或尽量选择价格优惠的电话卡打,如吉通,联通,电信IP卡。

  孙海峰(大三学生):我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支付的,所以我的原则就是勤俭节约,合理安排。除了学杂费外,一些重要的开支比如买书和杂志,伙食费用,娱乐活动都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有所节制。生活上没有必要去互相攀比,如果经济情况比较紧张,我会去参加勤工俭学或者打工做家教。

  多参加学生社团

  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考大学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如今终于圆了大学梦,在大学继续学习的时候,完全可以重新拾起你的爱好和特长,大学的学生社团就是你表演的舞台。

  霄鹏(兰州大学学生):我喜欢摄影,大一的时候加入了摄影协会,一下子有了许多朋友,心情特别好。集体出去采风是常事,有一次我们一行五人去了甘南草原,那里民风淳朴,在老乡的帮助下,我们爬了村边的大山,骑了他们放牧的马。我们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甘南草原的美景,更记录下了甘南老乡的淳朴。我毕业后的目标是做一个摄影记者。大学几年在摄影协会的经历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李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