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发布者:骆奕发布时间:2022-09-21浏览次数:10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四点中国主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美丽中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国妇女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广大妇女不但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和享用者,也成为优化社会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

两性平等的社会环境是妇女发展的沃土

如今,广州的商场、地铁、博物馆、公园、社区医院等场所,母婴室已成为“标配”。二胎妈妈陈红感慨,“十年前带大宝出门都不敢长时间带出去,换个尿片都找不到地方。现在手机就可以查询到母婴室的具体位置,让人感到温馨又温暖。”

小小母婴室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妇女需求,积极回应妇女关切,妇女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妇女特殊需求得到关注。全国大型客运枢纽、全国高速公路百佳示范服务区设置母婴室、母婴候乘休息区以及第三卫生间,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女性专用车位,部分城市地铁线路设置女性专用车厢,机场开通女性专用安检通道等。

——妇女就业环境越加友好。“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服务活动为妇女提供精准就业帮扶;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纠正查处发布含有性别歧视内容招聘信息的行为;对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实施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优惠政策等。

——妇女权益有效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农村妇女拥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权益。我国从2014年开始启动历时5年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广大农村妇女实现了“证上有名、名下有权”。

——妇女发展的传媒环境和网络空间得到有力营造。对网络、媒体及出版作品中有损妇女形象、歧视妇女的信息和出版物进行规范化整治。以网络表演、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含有淫秽色情低俗、暴力犯罪、危害社会公德等侵害妇女权益的内容。

……

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八成左右被访者知晓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继承法,知道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比例为85.3%,认同“男人应该兼顾家庭和工作”的比例为93.3%。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由夫妻共同商量的占八成以上。

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规划引领。

从199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制定实施了四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其中对“妇女与环境”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逐渐递增。“妇女与环境”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国际室主任杨玉静看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妇女与环境领域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妇女发展的高度重视。妇女与环境的内涵更丰富、更具包容性,为促进这一领域的妇女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路线图。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妇女生存的基本条件

“北京过去一到春天总是有沙尘暴天气,也会时不时碰到连喘气都小心翼翼的雾霾天。现在这种恼人的天气几乎见不到了。”2010年毕业留京工作的吴秀丽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她从家里出来,走路不到10分钟就是一个街心公园,再往前走两站地又有一个郊野公园。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制修订了30余部相关的法律法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4.8%,优良天数比率2021年达到了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国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在提升城市水环境方面,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基本消除了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开展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万多个问题的排查整治,群众的“水缸子”更加安全。

——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的变化。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全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自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90%。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像吴秀丽一样感受到生态环境向好带来的幸福感。

妇女既是环境改善的受益者,也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都与节能息息相关。比如,自备帆布袋、步行或骑自行车去超市购物,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一度等。”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艳玲参加了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后,更加意识到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她们是绿色家庭建设的导向力量,是绿色消费的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妇联组织以“绿色家庭”创建为抓手,引导广大家庭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凝聚节能降碳家庭力量。

2021年,全国妇联、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创新深化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作出部署。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响应,制定本地绿色家庭创建标准和工作举措。

江西省妇联通过细化“净、齐、绿、美、和”等便于操作的清洁家庭小标准,因地制宜设立清洁家庭“红黑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活动覆盖98.32%的村(社区)。

四川省妇联在凉山州推进“洁美家庭”建设,将“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环境卫生清洁美、物品摆放有序美、厨厕干净清爽美”等创建标准制作成图画、翻译成彝语发放到户、张贴上墙,带动92%的家庭参与创建活动。

在妇联组织的积极引导下,各地涌现出一批绿色环保家庭。20多年来以林场为家,无怨无悔、默默坚守塞罕坝护林防火事业的河北刘军家庭;义务改造社区楼道延时灯,大大节约用电量的天津田庆生家庭……

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广大女性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2020年为52.1%,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向乡村振兴的舞台中心,带动更多妇女致富,成为建设农村的主力军。

在各地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女性占比达到三分之二。更多的女性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后勤保障、科研攻关、社区防控等工作,共同参与编织从城市、社区到家庭的“疫情防控网”。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抗震救灾中处处闪现“她力量”,给震区妇女儿童送去温暖,传递希望。

广大妇女走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蓝图。随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全面实施,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妇女发展必将继续书写新的荣光!

(转载自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