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激励广大妇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探索了现实路径。 ■ 曹立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妇女自身全面发展的一项带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总政策。中国妇女占中国总人口一半,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一,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不仅对中华民族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对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激励广大妇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探索了现实路径。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供了坚实基础 只有解放妇女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妇女的解放和发展问题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来考察。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与基础,“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妇女只有参加社会劳动,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妇女的发展与解放创造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推动妇女参加社会生产,为推动男女平等创造物质基础。1940年,毛泽东给中央妇委的复信中说:“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1955年毛泽东再次强调“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论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妇女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推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经济发展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49年的7.5%攀升至2023年的61.1%,充分展现了越来越多的妇女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贡献着力量,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进一步推进了性别平等。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广大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了更多机遇,创造了更大价值。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乡村多元价值被深度挖掘,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更加重视创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领域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不仅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确保妇女成为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与平等受益者提供了坚实基础。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辟了广阔前景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发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教育、舆论等手段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推进性别平等进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为妇女充分就业、提高综合素质、广泛参与经济社会治理拓展了空间。广大妇女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辟了广阔前景。 从供给端来看,妇女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首先,数字经济提升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价值。数字经济是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其生产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与传统经济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就业形态主要以平台为依托,打破了就业的空间束缚和时间束缚、降低了就业创业的风险,提高了劳动参与率,提升了收入水平,缩小了性别工资差异,有利于消除职业性别歧视,有助于解决就业性别歧视和优化就业性别结构。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各种新模式新业态,产生了更多适合妇女的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的机会,为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与发展机遇。2022年3月,女性在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领域的就业规模达到5700万人;在数据分析师、需求分析工程师和语音识别工程师中,女性比例达到51.1%~57.2%。在跨境电商从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达到70%。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女性人才数据洞察报告》显示,从2023年3月到2024年2月,女性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求职人次同比增长了190.49%,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身AI领域。其次,银发经济为妇女就业创造了新空间。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目前要重点发展养老助餐、居家上门、社区便民、老年健康、养老照护、老年文体、农村养老等服务业。妇女以其细心耐心细腻和共情的性别特征,能更好地洞察到老人的潜在需求,提供切实的服务与帮助,在银发经济中展现独特的优势。 从需求端来看,妇女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呈现出“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特征。构建新发展格局,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提振消费,既要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改善消费环境;也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数字等新型消费;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打造具有创新、跨界等特点的新型融合消费业态。一方面,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和自主消费能力增强,女性消费市场已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妇女的经济独立极大提升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消费能力。目前中国消费市场增量中,80%来自女性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女性在新消费和绿色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新能源汽车女性用户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女性驾驶员已达到1.62亿,女性消费者群体对新能源车的偏好程度达到66%,明显高于男性。阿里巴巴绿色消费报告表明,女性占到了绿色消费主体的64%。在高净值人群中,女性比例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女高管、女企业家、女工程师、女医生、女律师等。她们注重生活的品质、自身的身心修养及子女教育,消费和投资的重点是健康、旅游和教育等领域,成为引领新消费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提升了社会对性别平等问题的认知,也为推进性别平等创造了条件。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探索了现实路径 推进性别平等,要确保女性能够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充分释放她们的潜能与才华。需要在制度环境、能力提升、文化建设上着力,在经济发展中提高能力,激发潜力,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探索现实路径。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度,保障妇女的平等就业权益。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推动妇女发展的根本之策。2024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技能培训、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目前,一些单位在招聘、工资待遇和职级晋升方面,对女性仍然存在隐性歧视,尤其是在生育期的女性面临诸多困境和不公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把相关制度落实落细,切实维护和保障妇女平等就业和发展的权利。 二是重视和提高妇女科学技术素养和数字化素质。科技创新正在加速重塑世界格局,也在改造和重塑着女性自身。女性在商业、科技、教育、新闻、医疗等多个领域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一方面鉴于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新技术降低传统工作对体力的依赖,为妇女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因此,需要提升广大妇女的科学技术素养和数字化素质,提高她们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妇女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助推妇女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可以大有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是全球国际专利(PCT)女性申请人的最大来源地。2022年,中国女性发明者所占比例为2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三是优化政策设计,建设多样性和包容性文化环境。要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妇女发展与男女平等问题。将性别平等纳入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女性参与决策,制定有利于女性的政策和计划。政府要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帮助女性获得更好的职业技能;通过设立补贴计划和创业支持项目等方式来鼓励女性创业;制定和实施涵盖招聘、晋升、薪酬、培训等方面的性别平等政策,设置明确的监督考核指标,积极监督和评估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重视挖掘妇女的人力资源,提升女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可根据工作性质,积极探索灵活的工作安排,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帮助妇女在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打破传统观念,增加男性在传统女性主导行业的比例,如托幼医护领域;同时增加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行业的比例,如工程技术领域,以实现性别平衡。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转载自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