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因素困扰女大学生的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11-30浏览次数:1067
女大学生是当代妇女中的佼佼者,政府部门、厂矿企业,到处都可以见到她们活跃的身影。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处处开满鲜花?还有哪些因素限制了她们的发展?一个由北京政协社法委妇女工作小组、首都女教授联谊会等4家单位联合发布的有关首都女大学生现状的综合调查报告,给出了部分答案。
专业选择、专业成绩的基本现状:他们从5种类型的18所院校共回收问卷2190份(发出2200份)。从中可以看到,在上大学选择专业时,女生自己选择专业的比例只有35.1%,而男生超过了52%。女生更多地依靠父母或老师做决定。在选择专业的三项重要因素———个人喜好、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中,男生更看重个人喜好,而女生更看重就业前景。对大学毕业后的考虑,男生倾向于就业,而女生则多数倾向于继续深造。这几组数字说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明显低于男性,只有寻求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以使自己在就业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家庭因素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非常重要:父母对女生的影响可达75.6%,而对男生达70%,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来自老师和朋友的影响。报告中提出,值得注意的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女生的影响基本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女生形成的突破传统束缚的影响就越大,而对男生则没有这种影响关系。
影响女生成长的几个因素:首先,经济文化的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明显。从大学生在校人数上看,乡村女生与城市女生之差要远远高于乡村男生与城市男生之差(约为13%∶60.2%和26%∶52%)。这说明经济文化条件是影响女性进入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其次,在同样经济文化资本短缺的情况下,女性比男性的处境更为不利。在专业选择上,上学的费用是乡村女生更多考虑的因素,而男生则更多地考虑个人喜好、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在大学期间生活开支上,乡村女生月支出少于200元的占到15.4%,乡村男生为5.9%。第三,家庭文化资本,尤其是母亲的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女孩上大学。农村男女大学生母亲未上过学的比例较高,而父亲为大专文化的比例分别是6.4%和1.7%。第四,女大学生仍未超越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认同。从专业选择上可看出,女性更倾向于人文和社会学科,喜欢理工专业的女生不足15%。50%以上的理工科女生不喜欢本专业。第五,大学某些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存在不利于女生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在对于男女生发展机会的调查中,认为男生在校发展机会更好的女生在50%以上,男生在30%以上。在大学校园客观环境中,对女生“女人味”的要求与对男生“帅”的要求一样普遍。第六,突破传统的女性必须承受更多的压力。比如理工科女生,她们突破了社会给女性设定的角色,力图进入男性占优势的领域活动。但她们受社会环境和文化构建的影响,不仅惧怕失败,而且惧怕成功。因为她们认为事业心和女人味不可兼得。
对高校领导层的调查:近70%的人认为社会为女性提供的发展机会比男性差,36.6%的人认为女性的敬业程度强,41.1%的人认为女性在工作开拓进取方面与男性没有差别。调查提出,有些文科院校在招生中,当男生比例低时,就降分招入,但理科院校的女生比例低时却没有相应的照顾。有42%的领导认为男生比女生在校发展的条件好,有21%的领导对在高校选美听之任之。在就业过程中,女生也显出了劣势。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大单位宁要成绩较差的男生也不要成绩好的女生,其理由不外乎女性要生育,女性出差不便,女性退休早等。
对上述现状,几位报告人都在对策中提出,应改善女大学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升学、就业、发展和退休等方面给她们平等权利。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女性生育给单位带来的负担,由各单位缴纳类似生育基金的款项来补偿用人单位因女性生育带来的效益影响,从而彻底解决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
|